
本次的展臂閱讀志工培訓仍維持線上,邀請臺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系兼任講師林士真老師分享『繪本的溫柔力量~生命教育』。從小小孩開始,我們一直努力想知道"我是誰",我們與自己、與他人、與環境關係又如何,我們尋找著……在各種繪本的創作中,很多有意思詮釋生命教育的觀點與態度,邀請大家一起感受。
士真老師以青林出版社的溫馨感人的故事《拼被人去旅行》開場,講述著一個女孩的成長故事,放棄富裕生活,追尋心靈滿足的歷險過程。她從小在一個不知道貧窮是什麼的城鎮裡長大,發現城外世界窮困且許多人需要幫助。她決定賣掉財產,換了七彩絲線與碎布,開始織拼被給需要溫暖的人。

士真老師也分享其他地區小朋友在讀完這本書後的實際案例,學校老師引導小朋友們如何能幫助非洲朋友?可以做些什麼?有的參考宣明會寄來的捐助計畫,決定選擇〝種子計畫〞,資助購買種子種植果樹,這樣有水果吃又能保護環境。也有參考慈濟的籌款海報等等,告訴小朋友們要學習觀察、關心他人的生活處境且能夠幫助別人真是件值得驕傲的事。接著講師帶出七巧板創作,材料隨手可得,只要一張紙進行切割就能製作出非常多種圖形,可以和孩童一起玩故事接龍等等。

然而,生命教育的學習主題包含情緒、自我認識、多元文化、特殊教育等。在我們的文化中,從小很少教導我們如何去面對、接受或處理一些複雜的情緒與問題,該如何和小朋友談情緒教育呢?講師以不同繪本來輔助,如小魯文化出版的《我的一顆心》,透過心形九巧板泡棉,以問題引導小孩們討論,如:生氣時的感覺、身體有什麼反應、生氣時要怎麼辦?做什麼事情可以幫助自己不生氣?提供創意延伸活動,讓孩子邊玩邊開發腦力與想像力!如小魯文化出版的《我的願望:天天不挨罵》,以第一人稱方式描寫孩子心情的繪本,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要扮演親子之間的橋樑,不僅要告訴大人們傾聽的重要,也要告訴孩子不要放棄訴說自己,讓彼此更瞭解彼此。


更多精彩的培訓,請鎖定展臂閱讀FB臉書專頁及官方網站。由於疫情仍然持續,每月例行志工培訓依然維持線上辦理,免報名點擊連結即可上課。
歡迎參與兩次培訓即可獲得外展服務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