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除了烤肉、賞月、吃月餅等等活動,背後也有許多相關的小故事,在享受那月圓人團圓的氛圍前,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中秋節由來吧!
● 嫦娥奔月
相傳后羿射下9顆太陽後,王母娘娘賜予不老仙丹。后羿請夫人嫦娥代為保管,卻遇到賊人脅迫交出仙藥,嫦娥在心急之下無奈吞下仙藥便飛往月球長居廣寒宮。而嫦娥奔月當天正巧為8月15日中秋節,故往後每年后羿都在此日對著月亮設宴懷念嫦娥。
● 吳剛伐木
據傳吳剛非常想要當仙人,但始終不努力學習仙道,於是被懲罰需砍斷名為「月桂」的大樹才能成仙。但無論吳剛如何砍,這棵大樹就是會不斷長出新枝令吳剛砍之不盡。
● 月餅起義
據說當初朱元璋在起義時,深怕元軍發現此事,故將起義字條夾帶在月餅之間,藉由中秋節互贈月餅傳遞起義消息。後來朱元璋推翻元朝創立明朝,並將此日發揚光大慶祝中秋節。
除了這些小故事之外,也有很多與月亮相關的繪本故事,在中秋節這個團圓的時刻,賞月的同時家長也可以和孩童一起共讀增進感情。
適合0-1歲孩童
月亮出來了、月亮先生,晚安
1.月亮出來了/台灣麥克
《月亮出來了》配合1歲以下寶寶喜歡看人臉部表情的偏好,以月亮的情緒變化做為故事主線,展現月亮哭、笑等不同表情;書中圖像也配合這個階段寶寶的視覺發展,以黑白對比呈現。
2.月亮先生,晚安 /小魯文化
《月亮先生,晚安》的故事簡短,很適合專注時間不長的寶寶,簡單重覆的內容也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
適合1-2歲孩童
月亮,晚安、月亮,生日快樂
1. 月亮,晚安 /上誼
1、2歲的孩子很喜歡模仿他人的行為,同時也會經由模仿來學習。讓孩子模仿故事裡的月亮一一點名房間內的物品、向不同物品道晚安,可以促進孩子對事物的認知、學習更多語彙,同時也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屬於自己的睡前儀式。
2. 月亮,生日快樂 /明天
藉由月亮對小熊說「生日快樂」的情節,讓孩子感受到「被愛」的感覺,十分適合這個年齡層的孩子閱讀。此外,孩子在這個年齡已經發展出簡單的因果概念,會想辦法「延續做自己喜歡的事」,繪本中小熊再次爬上山頂對月亮說生日快樂(期待月亮再一次回應自己),可以與孩子現實生活中的行為相互呼應,有助孩子發展正向情緒。
適合2-3歲孩童
月亮怎麼了?、月亮是什麼味道?
1. 月亮怎麼了? /小魯文化
2歲多的孩子看到東西不見通常會以為東西「被吃掉」了。《月亮怎麼了?》從孩子的角度說明月亮一點一點變小(陰晴圓缺)的原因,讓孩子恍然大悟:「原來月亮是被不同的動物一口一口吃掉了!」進而連結「過生日吃蛋糕」的經驗:「圓圓的月亮就像生日蛋糕,被大家一塊塊吃掉才變得越來越小。」讀完以後可以進一步跟孩子討論:「除了書中動物,還有哪些動物有能力去吃月亮呢?」促進孩子發揮想像力。
2.月亮是什麼味道?/小魯文化
對生活周遭事物充滿著好奇心的孩子看到月亮誘人的模樣,應該也會想知道「月亮是什麼味道?」此外,這個年齡的孩子時常會想辦法爬高拿到想要的東西,書中動物試圖用「疊羅漢」的方式吃到高掛在天上的月亮,也相當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
閱讀繪本時可以從封面圖像開始,先引導孩子觀察圖像呈現的內容(這是誰?這是什麼?他們在做什麼?),再順勢進入故事內文。閱讀時善用抑揚頓挫的聲音和豐富的肢體語言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可以讓孩子更快融入故事情節。今年中秋,就用這幾本繪本帶孩子跟月亮說哈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