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榮幸受台北市醫師公會之邀,以青年杏林獎得主的身分來到台大醫學院醫學人文博物館。參與論壇的有醫院、社區醫療群診所前輩及年輕PGY醫師,齊聚認識台灣基層醫療發展史、醫學人文教育以及回顧醫界典範謝博生院長的完全奉獻醫學教育與對台灣醫療發展的貢獻。

「醫學人文教育」是什麼?

陳永興院長說:醫學人文最不好教,需要「關懷人的受苦,要親身體驗才能感受。」

而醫師專業素養的養成是由情境學習與典範學習交集而成的對人的關懷。

謝博生院長描述「醫療」是一種關懷的專業。他以身體力行的方式來實現完全的醫學教育,在逝世後家屬遵其遺願將大體捐贈做為醫學教育,為第一個捐贈大體的台大醫學院院長,對於醫學教育的精神令人敬佩!(關於謝博生院長:https://reurl.cc/k0W8Dr

邱泰源理事長以「台灣社區醫療-防疫體系的過去、現在、未來」為題,感念謝博生院長的遠見為台灣醫療本土化打下穩固基礎。近年有兩大關鍵影響台灣醫療變革事件:

1999年921大地震,突顯基層醫療的重要性

2003年SARS 催生PGY(Post Graduate Year)制度、基層醫療防疫發展

今年Covid19疫情後,研究指出有無參加社區醫療群計劃是影響醫療人員是否願意提供COVID-19照護防疫工作之單變量。再次證明台灣醫療經歷921地震與SARS疫情後,政府積極提升基層醫療在重要時刻為台灣的防疫守下重要的一關。這些社會事件反覆證明了社區醫療是整體醫療體系的基石,而以社區為基礎的醫學教育與家庭責任醫師制度是落實的方案。

現代的醫療講求「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全家、全社區的照護模式,長年致力於社區營造的常務理事洪德仁醫師,談到PGY醫師與基層醫師在社區醫療中扮演重要角色,能看到社區民眾健康的全光譜,他看到了年輕醫師用行動力表現對於醫療的想像。這股由下而上的力量是單純卻充滿初衷與希望的,需要政府的支持讓年輕醫師參與NGO的動能永續下去!

洪醫師鼓勵醫學生跨到住院醫師的階段,如果能給自己一段空檔的時間(Gap Year)走出醫院、深入社區,將不單只是以醫療狹隘的眼光來看民眾的健康與福祉。 在社區參與的過程中,年輕醫師會檢視過去醫學院的訓練,感受當下並思考未來,會走出一條人生不一樣的道路,看到不同的風景。

台北市醫師公會執行長陳彥元教授以醫學教育的傳承與啟蒙中,分享從2009年開始將「體驗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導入醫學教育,包括人與科技、人文與醫學的體驗,並將醫學人文價值傳承給年輕一代醫師。他感謝謝博生院長的貢獻,讓醫學人文教育持續推展,並一手催生了醫學系社會醫學科,以四面向:醫學倫理、醫學教育、老年長照/醫學社會學、醫學人文來發展,更促成醫學教育曁生醫倫理研究所的誕生、醫師國家考試臨床技能測驗OSCE、6年醫學系+1年PGY制度雛形等,相當具有遠見。

台灣基層醫療有幾個里程碑:

1966年貢寮鄉澳底漁村設立示範衛生室,首創台灣偏遠地區基層醫療服務。

1973年澳底群體醫療執業中心成立,使基層醫療服務漸上軌道。

而展臂閱讀是將親子共讀成功融入基層醫療照護之中,2019年美國ROR創辦人Barry Zuckerman醫師在北醫附醫陳宥達醫師的陪同下,參訪在台灣基層群醫中心發源地-澳底醫療救護中心,林中ㄧ主任介紹臨海偏鄉醫療的發展史及目前在宅醫療與親子共讀預防醫學推展的現況,再次證明基層醫療扮演著照顧社區全體民眾健康的重要性。

最後,感謝北醫附醫陳瑞杰院長、張詩鑫社區副院長的大力支持,讓兒童發展行為與偏鄉親子共讀推廣能融入家庭醫學與社區醫學訓練之中,以及長期支持展臂閱讀的教育界、醫療界、企業夥伴、扶輪社、閱讀志工們。

文 陳宥達醫師

相關報導:https://www.peoplenews.tw/news/33aadb65-2b12-44ec-b65f-88c3d84c548a

#謝博生院長人文關懷論壇 #謝博生 #醫學人文教育 #基層醫療 #社區醫學 #PGY #青年杏林獎 #陳宥達 #家庭責任醫師制度 #台大醫學院醫學人文博物館 #台北市醫師公會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