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進步,3C產品帶來的方便造就了非常高的普及率,現代人幾乎人手一機,甚至連家裡的小朋友都擁有一支手機! 根據2019兒童福利聯盟調查,台灣兒少超過八成(82.7%)擁有自己的手機,台灣孩子擁有手機平均年齡只有10.1歲,近九成(87.0%)的兒少有社群軟體帳號,平均每個孩子擁有3.8個社群軟體帳號。
然而,在數位自學興起的年代,3C產品難道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嗎?最近研究指出,18 月以下的嬰幼兒能夠透過視訊聊天工具與遠方的親人建立感情連結,而促進孩童「社交能力」,鼓勵因工作忙碌無法陪伴在孩子身旁的家長,透過同步對話的視訊軟體來彌補因為空間造成親子互動的限制。
而當我們想讓孩子使用3C的同時,有哪些事情是要注意的呢? 如何讓3C與兒童健康間取得平衡,其實2016年美國兒科醫學會(AAP)即提供 #兒童數位媒體使用 建議。
原則是不要讓數位媒體取代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活動:如每天1小時的運動時間、吃飯時間、足夠的睡眠時間。家長不仿建立家庭中孩子的「不插電」停機時間(”unplugged” downtime)
以下是針對各年齡層兒童的數位媒體使用規範:
- 18個月以下的兒童:避免使用視訊聊天以外的數位媒體。父母若想給18至24個月大的孩子使用,應該選擇高品質的節目,並與孩子一起觀賞,以幫其了解內容。
- 2至5歲:應限制每天最多1小時的高品質節目。應與兒童共同觀賞,以幫助其了解所看內容,並實際應用於生活之中。
- 6歲及以上:應對使用時間及種類有所限制,並確保不會取代適當的睡眠、身體活動和其他對健康重要的活動,如學習、吃飯。
- 其他:指定「無數位媒體時間」,如晚餐或開車時,以及家中的「無數位媒體空間」,如臥室。持續關心孩子的網路公民素養(網路禮儀)和網路安全,包括在線上及實際生活都應該尊重他人。

看完之後,是否有更知道如何讓孩子與3C產品建立良好的關係嗎?
由於每個家庭的生活都不同,因此一起和孩子討論並設計專屬於家裡客製化的數位媒體使用計畫吧!
舉例:小明家的數位媒體使用公約
- 看手機會坐端正,並保持30公分距離
- 會每隔30分鐘休息10分鐘並看遠方(3010原則)
- 這些時候不看手機(吃飯、開車、上課、躺在床上睡覺)
- 電話響了會接聽 (會說您好)
- 每天晚上把手機交給爸爸媽媽
- 在公共場合會設定靜音
- 不自己下載內容(要問爸爸媽媽才可以)
- 一天最多只看一小時影片(和爸爸媽媽一起看)
- 不亂發訊息
- 每天做護眼操
感謝陳宥達醫師整理提供,鼓勵多多關注孩童健康議題,並分享親子共讀的快樂!
資料參考:
1. 兒童福利聯盟(2019)。2019年台灣女性生育意願和育兒現況調查報告。https://www.children.org.tw/research/detail/67/1525
2.美國兒科醫學會(2016)。兒童數位媒體使用建議。 https://www.aap.org/en-us/about-the-aap/aap-press-room/Pages/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Announces-New-Recommendations-for-Childrens-Media-Use.aspx
3.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兒童視力保健(2017)。https://health99.hpa.gov.tw/flipbook/21950/#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