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結束,幼兒園及國小即將開學,適逢流感季與人心惶惶的COVID-19 新冠狀肺炎,面對疫情持續擴大,家長該如何應對?
為您整理「親子防疫5要點」,守護家中成員健康又可以和孩子學到一課!
要點1:預防
當COVID-19 新冠狀肺炎疫情剛爆發時,科學家曾一度認為嬰幼兒不易被感染,不過目前已有小至8個月的嬰兒至10歲男童確診的報告,然而目前尚未研發出疫苗來預防COVID-19 新冠狀肺炎感染,因此平時要做好防護建立好習慣更顯重要!
要有效預防,首先要知道COVID-19 新冠狀肺炎的傳染途徑為:接觸與飛沫(接觸帶有病毒的分泌物與飛沫),病毒有辦法在短時間存活在非吸水性的環境表面,因此若手上有病毒,再接觸口、鼻或眼睛就會導致感染。該病毒的潛伏期為2至12天(平均7天,最長14天),因此追蹤旅遊史與自我健康監測時間為14天,沒事了才能解除警報。
口罩正夯,但切記不是「保命符」,若沒有做好手部衛生,一樣有被感染的風險! 因此,要叮嚀孩子避免用手搓揉眼睛、挖鼻孔、手放嘴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到,健康民眾不必一律戴口罩,尤其學生上課時沒有戴口罩必要。若購買不到兒童口罩的家長不必驚慌,做好手部衛生更重要!同時父母要從身教做起,帶孩子做好以下示範(防疫三措施、自我防護與環境清潔)。
防疫三措施:
- 第一措施:落實勤洗手
洗手時機:咳嗽、打噴嚏、如廁後,當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尿液或糞便等體液時,更要立即洗手。
正確洗手7字口訣:「內、外、夾、弓、大、立、腕」,至少40秒,洗乾淨後擦乾,如圖示(取自台大醫院)。
2. 第二措施: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
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時要戴外科口罩,打噴嚏時要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如果沒有面紙或手帕,可用衣袖代替。與人交談盡可能保持 1 公尺以上距離,並且避免共用餐具。
3. 第三措施:生病在家休養
爸爸媽媽主動關心小朋友身體狀況,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要主動通知學校,即時就醫,勿擅自給孩子吃止咳藥、退燒藥,生病在家休息不外出。此外,家長保持注意班上同學健康狀況、學校簡訊、Line通知。
自我防護與環境清潔
平時做好自我防護並對周遭環境提高警覺,非必要避免前往疫區、接觸野生動物與禽鳥、出入人多密閉場所及醫療院所等以及使用冷氣空調。此外,大人返家時也應當做好清潔,才能守護家人健康。
定期用酒精擦拭常接觸的物品,這些地方病毒數量特多!環境病毒聚集處:門把、電梯按鈕、鍵盤、玩具、書籍、廁所、桌椅、方向盤、遙控器、手機與平板、電話筒等。
口罩、酒精、漂白水該如何使用?
1.口罩:
家長可以準備兒童外科、醫用口罩給小朋友。口罩結構分三層,外層是有顏色的不織布,可防潑水、預防飛沫,中層有靜電過濾細菌的效果,內層為吸水材質,吸收配戴者口沫。家長本身的則建議選擇外科、醫用口罩,而價格昂貴的N95口罩則應該保留給醫療特定單位使用。
口罩穿戴方式:先洗手,再將防水層(有色面)朝外,白色面朝內,確認有罩住口鼻和下巴後,再按壓上側的金屬條來緊貼鼻樑,才能確保密合度與舒適度。 使用口罩時,注意手不要碰觸外層。脫口罩的方式也很重要,先拉耳掛避免碰觸口罩外層,再拿著耳掛丟棄入有蓋的垃圾桶,如果是有呼吸道症狀的人,口罩先放入夾鏈袋封好再丟棄,才不會讓病菌擴散造成二次感染,最後記得洗手!使用後的口罩不能隨便擺放桌上,也不能重複使用,累積使用8小時或髒污破損時就應當更換。
2. 酒精/酒精棉片:選擇濃度70-80%效果最好,可去病毒活性,使用時保持空氣流通。
3.漂白水:以市售漂白水次氯酸鈉濃度5%為例,使用時要用冷水稀釋,限24內使用完畢,所以勿超量調配。使用時,先確保空氣流通並戴口罩與手套,擦拭後至少 15分鐘再用清水擦拭,才能達到最佳效果。一般環境消毒用濃度500 ppm,稀釋比例1:100,可去病毒活性。病童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之物品或表面則用濃度1000 ppm,稀釋比例1:50,可用免洗湯匙(一瓢約20 c.c) 及大瓶寶特瓶(一罐約1250 c.c) 作為量測工具。
要點2:早期發現
COVID-19 新冠狀肺炎的症狀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為主,例如出現鼻塞、流鼻水、咳嗽、發燒等。少數嚴重者會進展到嚴重的下呼吸道疾病,例如肺炎。目前最新發表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文獻病例報告指出,發燒超過37.3 度有98%,發燒超過38度有78%,其他重要的症狀是咳嗽(76%)和肌痛或疲勞(44%),較少見的症狀是痰(佔28%)、頭痛(8%)、咯血(5%)和腹瀉(3%),而腹瀉等腸胃道症狀,目前都尚未取得證實。
若有出沒疫區或有接觸史而出現以上症狀,就要增高警覺,儘速尋求協助。
要點3:如何求助與健康管理
疫情期間家長應密切注意學校是否有突發群聚感染事件,如懷疑被感染COVID-19 新冠狀肺炎,請立即戴上口罩並聯絡當地衛生局或撥打1922 (或0800-001922) 防疫專線協助轉診。若春節假期有到大陸(含港澳)地區旅遊者,相信在飛機上或入境時,有收到一份健康聲明卡,為了自我及家人的健康,應遵照疾管署對具感染風險者設立各級的自我健康管理來執行,如下表:
圖表來源:疾管署
要點4:親子共讀、機會教育
2020年1月21日台灣診斷出第一個在武漢感染的病人,目前還沒有社區間的感染病例,因此家長不用過度恐慌。藉由這次的疫情的機會,家長可以找尋相關健康繪本與題材,和孩子用討論的方式來一同學習。可以問孩子最近觀察到什麼?為什麼要洗手?你知道什麼是病毒嗎?生病時身體會發生什麼事?等開放式問句,來引導孩子發現與思考,教孩子認識感冒、明白感冒的原因,孩子自然地學會保護自己、愛惜自己,在思考與討論的過程,就是陪伴孩子最佳的方式。
建議討論主題:咳嗽、發燒、感冒、肺炎、細菌微生物、病毒等衛生知識相關的主題。
要點5:即時掌握正確疫情
1.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DC網站:https://www.cdc.gov.tw/
2. 疾管署CDC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資訊:https://reurl.cc/M7exmX
3. 疾管家LINE群組:LINE搜尋官方帳號「疾管家」或「@taiwancdc」
4. COVID-19 新冠狀肺炎疫情即時動態:http://news.ifeng.com/c/special/7tPlDSzDgVk
5. 假消息查證:「LINE訊息查證」官方帳號與網站、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發布日期:2020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