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展臂閱讀志工培訓,外頭正下著大雨,原本還滿擔心人會太少,沒想到無法澆熄志工學習的熱情,本次邀請國立故宮博物助理研究員黃琇淩與志工們分享溫「故」而知心-樂齡生活在故宮,故宮文物與人的距離其實很近,讓古文物也能成為親子共讀共玩的好素材。

活動一開始,黃講師請志工們思考曾經去過且最喜歡的博物館是哪裡?以及喜歡在博物館中做什麼?有位志工回答喜歡的是奇美博武館,可以看個古文物聽著導覽講訴其故事背景,也有志工喜歡故宮博物院,可以看到很多中國的歷史等。此外,講師分享現今日博物館的角色,不單只是個從事蒐藏、保存的地方,而是一個你可以從事終身學習、選擇學習,也結合課外學習,讓老師帶領學生走出學校、走進博物館。

隨著高齡社會─銀色海嘯來襲,高齡化社會對博物館的意涵是什麼?值得相關人員省思,2019年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發表追蹤6,710位50歲及以上的人士長達14年後,實證研究每幾個月或更常參與藝術活動者,比完全不接觸藝術者減少31%的死亡風險即使每年僅接觸1到2次的藝術活動者,死亡風險也比無參與者降低14%。接著撥放微電影影片「故事的宮殿:記憶在手心」,帶出本次志工培訓的重點,年邁的父親受失智症侵擾,逐漸失去記憶,而故宮珍貴的不只是文物而已,幾十年來故宮珍寶的守護者,以及每一位造訪者與故宮相遇的故事。

博物館可以為長者做什麼?透過博物館處方箋,為長者增加藝術蛋白質。故宮樂齡推廣四面向,院內:專人樂齡導覽、55+參觀路線、樂齡專屬活動、聲音/繪本工作坊;院外:安養護中心/老人院、社區健康中心、醫療單位等,兩者相相成,進而培訓志工以及教具教案開發,如文物拼圖、桌遊、轉印貼紙、手創活動(55+的故宮隨手作─我心目中的那片山水)。

又因疫情爆發,還有線上課程,如故宮國寶健康行,讓長者在家不孤單,可以有藝術的陪伴進而健康促進,此外,更研發出「故宮國寶動動操」,經由8件經典故宮文物,如翠玉白菜研擬成緩和伸展動作、毛公鼎研擬成肌力動作等,設定適合健康高齡者的動作,運動後每分鐘心跳接近125下能達到最佳運動效果。志工們也非常積極,跟著影片一起動一動。最後,講師也希望大家可以來故宮走走,結合山林健走的健康系生活,讓故宮是長者的好朋友、老朋友。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