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樂,2022年的第一場志工培訓以工作坊形式,由台灣展臂閱讀協會理事長陳宥達親子帶領分享『社會處方箋x農民曆繪本創作』。
環顧一下你的家裡,是不是也有一本農民曆? 醫師在社區家訪推廣親子共讀的時候,總是會問 “家裡有書嗎?”我們來共讀一下。 民眾答案常常是 “有喔,但家裡就只有這本農民曆!"。既然農民曆是農村最常見的一本書,醫師靈機一動,把對話式共讀的技巧帶進來,讓「農民曆」不只是農夫、算命師會看的書之外,更可以是祖孫間的感情升溫的橋樑!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契機,是宥達醫師在一次展臂偏鄉推廣親子共讀服務時,所延伸出來的有趣故事。看看下方的圖片,爺爺抱著孫子,猜猜他們爺倆正在共讀什麼呢?

爺爺說:「原來親子共讀從出生就可以開始,可是家裡沒有童書怎麼開始?」
偏鄉地區家中不一定有童書,但一定有一本農民曆。原來轉念換個型式,傳統的生活指南也可以變身,成為一本貼近阿公阿嬤生活,和孫子打開話匣子的書!
於是,爺爺翻起農民曆,裡面有十二生肖的圖,阿公說弟弟會說兔子,醫師問弟弟兔子在哪裡?弟弟很快大聲念出兔子,手指頭指著兔子的圖案。
醫師跟阿公說平常可以跟孫子多看圖說故事,一天短短幾分鐘都可以,弟弟拍書表示對書本很有興趣,而且圖書館有發圖書禮袋可以去領。這時候的孩子每天可以學2-4個單字,特別是動物的書,小朋友想翻書農民曆,可是每頁都太薄,沒辦法。醫師跟阿公說等他三歲以後就比較可以。
阿公很快就抓到技巧,指著桌上黃色的香蕉,說這是黃色!指著農民曆的封面說這是黃色,指著MM巧克力的玩具,說這是黃色。 小朋友在爺爺懷裡專心聽著爺爺分享著自己的經驗,這是多親暱動人的祖孫共讀啊!農民曆如何共讀呢?宥達醫師指出,可經由互動式閱讀 CROWD的D : 延伸問句(Distance Questions),和孩子分享與討論書中圖像或故事有關,並協助將書中的常識或問題,連結到孩子的生活當中。

活動當天,志工們先一起討論彼此對於農民曆的原始印象。果不其然,現代都會人對農民曆,經常是視而不見的,頂多看看星座,或在結婚等人生重大日子才會翻閱一下良辰吉日,對年輕一輩更是絕緣物品。但在逐步回朔童年時,有志工分享小時候最深刻印象是彩色封底上的大篇幅彩色食物相剋中毒圖,有人則想起自己父親總是看著農民曆耕作的時光。
接著大夥兒在仔細翻閱農民曆後討論書中的內容,才發現原來農民曆真的跟每個人的生活都能產生連結:有的志工對諸神誕辰感到新鮮有趣;即將有新生兒的志工對嬰兒命名筆畫建議感到興趣;喜愛露營的志工對星座圖就很有感覺;從事芳療教學的志工就發現節氣與季節氣候的變化,可以結合氣味成為課堂分享的題材;許多志工們也同意,書中各月份的農作物種植建議及捕撈魚類種類等,只要再深入了解後結合在地生活經驗,就能成為和孩子們分享的精采素材。
至於如何製作一本農民曆繪本呢?首先大家一同分享討論蒐集到的節氣相關繪本,志工們認為,目前市面的節氣相關繪本,通常字數較多較深,沒有適合小小孩的;與節氣相關的民間節慶繪本,如過年、端午、中秋等有較多故事性的繪本。
究竟從農民曆中我們可以擷取出什麼可跟孩子們分享的內容呢?農民曆是一種指導庶民在對的時節做對的事,因此對幼兒來說,學習在對的氣候與場合穿適合的衣物,在對的時節吃在地當時令的食物是重要的。此外,在旅遊上,包括在什麼時節會有什麼花盛開、什麼昆蟲出現,都是值得探討的方向。此外,目前台灣的人口結構,包含閩南、客家、原住民,還有來自不同國家的新住民,各國新住民依節氣也有自己的節慶,未來都是可作為繪本製作方向的參考。
其中,在農民曆中必備的「春牛芒神服色」,原來每一年依天干地支的圖像構圖都不同,圖面中各部位的顏色與圖像細節也都有指示該年天候的意義。這讓大家驚呼,根本就是縮小版的繪本,只要好好運用互動式閱讀,是個值得思考運用的題材。
隨後志工組長陳昇悅也分享了農民曆的一些背景常識,夥伴們紛紛對「五行」對應的萬物產生諸多討論,初步也認為也許能結合四季蔬果來思考繪本製作的方向。 二月的志工培訓,我們將延續「農民曆繪本製作」課題繼續深入,期待與更多的志工們一起腦力激盪,設計出最適合幼兒閱讀的農民曆繪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