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於石碇設置每周一次的巡迴醫療,今啟用遠距醫療儀器,北醫附醫家醫科主治醫師陳宥達(前一)於石碇格頭里替患者進行腹部超音波、甲狀腺超音波等,可直接連線北醫附醫,進行視訊會診。記者陳雨鑫/攝影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於石碇設置每周一次的巡迴醫療,今啟用遠距醫療儀器,北醫附醫家醫科主治醫師陳宥達(前一)於石碇格頭里替患者進行腹部超音波、甲狀腺超音波等,可直接連線北醫附醫,進行視訊會診。記者陳雨鑫/攝影

除非不得已,不然小病就是「忍」。68歲的黃先生,長年居住在石碇,而整個石碇沒有一家診所,只仰賴衛生所提供服務。感冒幾乎都靠自身免疫力「自癒」,近期只有因為腳跟骨頭斷裂,痛到受不了,才開車到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就醫。他說,以前也不知道要看哪一家醫院,106年開始,北醫附醫在石碇開始巡迴醫療,才開始接觸,也因為巡迴醫療,找到自己有腎結石。

石碇雖然位在北台灣,至今仍屬於低度開發地區,占地約144平方公里,但一家診所都沒有,最近的診所還是必須要驅車約20分鐘左右至深坑就醫。如果沒有車子,就得等待一到二小時才一班的公車,若沒算準時間,只能再繼續消磨下去。

北醫附醫家醫科主治醫師陳宥達表示,北醫附醫從106年起,於石碇設置每周一次的巡迴醫療。他說,石碇光是「里」跟「里」之間,車程可能就落差一個小時,非常深山都還是有住人。偏鄉最常發生的疾病仍以慢性病為主,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都需要長期追蹤與關懷。

陳宥達表示,曾有一位老先生,在巡迴醫療時,被確診糖尿病,現場礙於儀器,沒辦法確定是否有視網膜病變,最終仍需要轉診至醫院就醫。後續巡迴醫療陸續添購眼底鏡、超音波等,希望能直接協助患者於當地就能獲得醫療,近期則是募到遠距醫療設備,能直接將超音波等資料,連結到北醫附醫,與專科醫師進行視訊會診。

陳宥達表示,對於偏鄉的居民而言,醫療距離他們真的很遠。即時有巡迴醫療的服務,與都會區相比,資源仍是大大落後。他也提到,曾有一位石碇的患者,在巡迴醫療時被發現肝腫大,正常應該是2到3公分,他卻長到15公分,經轉診至醫院治療,還是需要等候一段時間才能檢查。陳宥達也期盼未來針對偏鄉居民,轉診後可以開設綠色通道,增加就醫效率。

北醫附醫院長邱仲峯表示,北醫附醫巡迴醫療累計的服務量已超過3000人次,高齡化的社會更需要關心偏鄉長者健康的議題,透過遠距等方式,盼能提供偏鄉民眾全人的健康關懷。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表示,衛福部從108年開始推動「智慧醫療區域聯防試辦計畫」,從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開始試辦,希望能透過「區域聯防」、「遠距眼科」、「高危出院」以及「智慧傷口」等四項智慧醫療遠距服務模式。試辦成效佳,從今年10月起,擴展至全台,並且直接結合原本就已經架設好的緊急醫療網,將區域聯防的計畫,架設在全台14區。

而遠距醫療最重要的就是「通訊」效能。劉越萍表示,國內積極推動5G,如果偏鄉進行遠距醫療時,發現訊號不佳「一定要儘速告知」相關單位,將立即委託中華電信提升通訊效能。

北醫附醫從106年起開始辦理石碇區偏鄉醫療,今啟動遠距會診的設備,讓石碇民眾,不必再舟車勞頓,為就醫奔波。記者陳雨鑫/攝影
北醫附醫從106年起開始辦理石碇區偏鄉醫療,今啟動遠距會診的設備,讓石碇民眾,不必再舟車勞頓,為就醫奔波。記者陳雨鑫/攝影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5918878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