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寶寶一抓到書就往嘴裡送,該怎麼辦?我家小朋友總是喜歡看同一本書,這樣正常嗎?…」
有在親子共讀家長對於上述問題一定不陌生!
幾年前,美國兒科醫學會政策聲明中提到,兒童早期素養的建立攸關著未來健康發展,且將親子共讀推廣列為兒童照護上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大多數家庭,並不知道親子共讀在兒童早期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家長一定很好奇,親子共讀時孩子腦袋瓜裡產生什麼化學作用呢?在去年,我受國民健康署的邀請開始參與了親子共讀科普影片的製作,希望將親子共讀中許多關鍵的時刻、為什麼強調「對話式共讀」的方法以及孩子看圖說故事的過程中,大腦各區之間的活化情形等科普知識,透過影片動畫的方式讓民眾了解,推薦各位點擊下方的影片連結: https://reurl.cc/GVVY1A
此外,常常有家長在聽完我的演講過後,來詢問關於共讀時的問題,例如:我的寶寶一抓到書就往嘴裡送,該怎麼辦?我家小朋友2歲大,總是喜歡看同一本書,這樣正常嗎?在講故事的時候,小朋友很愛打斷,怎麼辦? 童書這麼多,該如何挑選?等等疑難雜症。
其實,家長若能對於親子共讀各年齡孩童的閱讀行為有所了解,就更能在互動過程中用更輕鬆、更符合兒童發展、好玩的方式來進行親子共讀,以下簡述學齡前兒童閱讀行為與家長該如何應對:


台灣展臂閱讀協會藉由美國已有30多年實證研究的Reach Out and Read (ROR)模式,推廣醫療人員『以共讀為醫囑、童書為處方』,用童書為工具評估兒童發展,並給予需要的家庭適齡童書,為孩子的大腦打下最溫暖的預防針。
感謝統一超商好鄰居文教基金會長年耕耘城鄉閱讀計畫,在去年兒童節於全台近200家兒童閱覽室發起『愛心書接力傳愛活動』,近5000本童書支持全台14縣市,60個醫療據點來推廣親子共讀,用愛共同守護孩子的發展!此外,好鄰居文教基金會也長期支持鄉鎮小學閱讀推廣,今年合作73所小學&據點,鼓勵超過4000位孩童提升閱讀力!
談到閱讀的重要性,特別是高風險家庭往往面臨著較大的生活壓力,前述的育兒共讀方法迫切地需要持續傳遞下去,包括壓力處理、對孩子的關愛、和孩子討論故事等,同時避免孩子的負面成長經驗與後天刺激不足帶來的發展問題。藉由醫療人員為孩子評估發展的機會,來鼓勵家長為孩子打開童書建構孩子的好腦袋,讓兒童發展軌跡維持在正向成長。
今年的兒童節,正值充滿焦慮的疫情時期,兒童最需要感受到安全感一及被愛的感覺,而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共讀」。共讀可以促進彼此交流,建立牢固的情感連結。當寶寶在充滿愛的懷中共讀時,儘管外界動盪紛擾,他們還是會感到「安全」。讓親子共讀成為「日常習慣」,即便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也可以,這種規律感可以幫助孩子與父母在這段不安的時期穩定心情。希望帶給孩子一個充實又知性的兒童節,原來可以在親子共讀互動的世界裡實現!
發布日期:2020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