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送愛 醫學生推廣親子共讀

熱心服務的北醫大醫學生陳宥達(圖/黃旭昇攝)善用每一天時間,和夥伴前往高雄那瑪夏區推廣親子共讀,希望改善偏鄉幼童發展遲緩的問題。
「展臂閱讀」去年底(104年)舉辦的「誰是耶誕老公公的傳人?」獲新北市新莊東區扶輪社社區服務團長黃齡瑩支持,貼心準備顏色蠟筆、畫本,搭配童書禮物,佈置耶誕閱讀角落,成為高雄那瑪夏山區,經濟弱勢部落孩子們的耶誕節禮物。
計畫主持人陳宥達說,往年耶誕節,孩子們都期待父母送禮物給自己;親手接過外界贈送的禮物,企業、社團或個人,以最不平凡的愛,做平凡的事,把祝福送上那瑪夏,這次耶誕讓孩子深深明白「真正幸福的人,是那些已經開始付出的人。」
書破了沒關係再送 展臂閱讀看見希望
高雄市那瑪夏衛生所護理師曾靖怡、護士蔡小慧,都出身自當地部落,長期關心部落兒童婦幼,在部落協助執行親子閱讀,更與展臂閱讀團隊一同走進部落弱勢家庭,看見希望。
台灣你好美國際關懷協會「展臂閱讀」團隊,結合新北市新莊東區扶輪社社區服務團,104年12月12日前往高雄市那瑪夏部落,將嘉義市志航國小學說故事小天使,錄製的故事影片送進原民部落。
曾靖怡與蔡小慧兩名護理人員,不僅在健兒門診預防注射時發放童書,更與「展臂閱讀」一同走進部落的弱勢家庭。
有一本童書針對12至24個月幼兒設計,當孩童翻閱到最後一頁時,發現有面鏡子,趕到非常好奇,這時候,也是兒童逐漸產生自我的概念。
計畫主持人陳宥達受訪表示,有一戶經濟弱勢的年輕媽媽,團隊在部落家訪3次,她們原來沒有床邊故事,因為閱讀計畫的介入,已經變成養成親子共讀習慣,還會上圖書館找更多童書來看。
陳宥達說,「童書被撕破了沒有關係,親子共讀的觀念卻建立了。」因此,又給了她們3本全新的童書 。這次深入部落,在那瑪夏衛生所候診閱讀空間前,有媽媽與2名兒童一起溫馨共讀,看了令人感動。
「展臂閱讀」104年8月在那瑪夏駐點2個月,看見成果與希望。台灣偏鄉遲緩兒偏高,多是語言、文字遲緩,因此,推動學齡前親子共讀,希望改善偏鄉幼童發展遲緩的問題,也從醫學角度,讓當地原住民瞭解學齡前教育的重要性。
「展臂閱讀計畫」主持人陳宥達表示,台灣遲緩兒比例約6-8%,但報告調查發現,偏鄉遲緩兒比例平均高達27%,多是語言、文字遲緩,在弱勢中凸顯問題的隱憂。
團隊成員,嘉義大學企管系學生林冠伶表示,志航小學生寫祝福卡片、挑選喜歡的童書,也扮演說故事天使,錄下影片,由「展臂閱讀」帶上山。
曾靖怡、蔡小慧則在健兒門診時,贈送童書及愛心卡片。志航國小曾翊凱在祝福卡寫著,「希望你們健康長大,天天開心。」羅心妤在卡片寫,「希望你們喜歡我的故事。」
台灣你好美協會理事長吳明慧表示,將故事送上山,希望藉此讓都會的學童瞭解,即使小小的年紀,也能付出一份貢獻,「以不平凡的愛,做不平凡的事」。讓都會孩子也瞭解,以單純的心,最真誠的愛,成為其他人的祝福。
吳明慧感謝新莊東區扶輪社社區服務團團長黃齡瑩,貼心準備顏色蠟筆、畫本等禮物,搭配童書,及布置閱讀角落耶誕,讓節慶閱讀氛圍更溫馨。
陳宥達表示,美國「Reach out and Read」組織,透過醫療兒科檢查室,推動兒童早期識字和入學準備,提供父母與兒童共同閱讀的童書,以掌握幼兒發展的關鍵期。
此組織每年服務450萬名美國兒童、家庭,孩子進入幼兒園後,有較強的詞彙和語言能力。醫師辛翎引入了「Reach out and Read」模式,並針對台灣偏鄉現狀,量身訂作展臂閱讀計畫,由醫療人員開出處方童書。
目前,陳宥達正在美國史丹佛大學,向Reach Out and Read組織創辦人Barry Zuckerman 請益。陳宥達說,親子共讀啟發孩子們的腦部發育,也改善家庭親子關係。
「幫助原鄉幼童,讓我們看見希望。」本身也是醫學生的陳宥達說,有戶家庭,原來沒有床邊故事,因閱讀計畫介入,已養成親子共讀習慣,還會上圖書館找更多童書。
陳宥達說,發現有些孩子愛上閱讀,主動要求爸媽說故事,也有些童書被撕破了。「沒有關係,又給了她們3本全新的童書。」他樂見埋下的種子逐漸發芽。
改變正在發生,是促使他們繼續前進的動力。
(完 2016-01-09)
- 報導來源:https://goo.gl/8HEbgf
- 相關報導:原鄉親子共讀埋種子 推展臂閱讀(中央社2015/12/20)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512205007-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