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富貴╱新北市報導】偏鄉地區的遲緩兒偏高,多是語言、文字遲緩,台灣你好美協會推動「展臂閱讀」計畫,獲得新北市新莊東區扶輪社社區服務團大力協助,支持學齡前親子共讀,盼透過閱讀,降低遲緩發生。
該計畫主持人陳宥達與辛翎,今年在高雄那瑪夏區推動親子共讀,希望改善偏鄉幼童發展遲緩的問題,也盼望從醫學角度,讓當地原住民瞭解學齡前教育的重要性。
陳宥達表示,曾參與非洲馬達加斯加的義診團,回台灣後,他也參加國內的屏東與高雄原住民部落義診,發現醫療團在推動陪伴閱讀,啟發更深層的思考。
在深入偏鄉觀察後,陳宥達發現,台灣遲緩兒比例約6-8%,但有報告調查發現,偏鄉遲緩兒比例平均高達27%,多是語言、文字遲緩。
美國非營利組織「Reach out and Read」,透過醫療服務機構的兒科檢查室,推動兒童早期識字和入學準備,並整合兒童讀物,提供父母與兒童共同閱讀,以掌握幼兒發展的關鍵期。
該組織每年服務近450萬名美國兒童和他們的家庭,親子共同閱讀的孩子,進入幼兒園後,有較強的詞彙和語言能力。
台灣偏鄉家長,以往常只把書丟給小孩,有些孩童在幼兒園也不太會說與讀。
在台北醫學大學副教授醫學系張耀懋支持下,陳宥達與辛翎、及夥伴團隊,深入高雄那瑪夏區常駐2個月。
陳宥達說,透過醫師、護理師的角度說服家長,「效果比任何人還好」。
只要零到3歲寶寶施打疫苗,就送一本童書和書卡,衛生所支持設書櫃、閱讀角落,是成功的關鍵。
明年計畫在嘉義阿里山等地,繼續推動。
辛翎說,偏鄉不缺硬體設備,但家長卻不知道如何使用童書。
初始不少父母認為,孩子不認得字,書只能當柴燒,他們深入家庭,帶領家長與幼童互動,一起翻書。
在示範陪伴下,父母發現孩子變得愛笑、愛說話,才主動學習如何陪伴閱讀。
台灣你好美國際關懷協會理事長吳明慧、秘書長李素津表示,透過協會顧問呂美珍促成,新莊東區扶輪社社區服務團大力支持計畫。
圖說:台灣你好美協會推動「展臂閱讀」計畫,獲新莊東區扶輪社社區服務團大力協助,支持學齡前親子共讀。
(台灣你好美國際關懷協會提供)
報導來源:2015-12-04 太平洋新聞網 台灣你好美協會推動「展臂閱讀」計畫不遺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