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臂閱讀協會集結醫療人員臨床上實際推動親子共讀時遭遇的問題,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平台
Q:為何由醫療人員來執行推廣親子共讀?
主要可由專業、可近性、規律性和品質四個層面進行討論:
(1) 專業:醫療人員了解兒童發展的里程碑,兒童書可以成為評估兒童發展的工具。家長信任醫療人員的專業,容易遵從照顧兒童的醫囑。
(2) 可近性:對於幼兒及家長,醫療院所是第一個資訊來源,也是平等共享的資源。每位兒童都會被施打疫苗,使得醫療人員成為接觸弱勢家庭適合的方法。
(3) 規律性:定期施打疫苗、做發展評估,反覆領取「醫師處方」,提升幼兒家中童書數量。配合定期追蹤、達到反覆宣導,有效改變家長的概念。
(4) 品質:改變醫療打針吃藥的既定印象,提升醫療品質。提升家長按時帶孩子來健兒門診、施打疫苗的意願。
此外,結合醫療還有以下的好處:
(1) 發放足夠的童書:從6個月到5歲共10次的贈書,可累積足夠的童書。學長發現:家中童書越多,孩童隨時可拿得到書,有助於刺激家長和孩子共讀。
(2) 可以接觸到弱勢家庭:在台灣就醫平等,基層醫療不分家庭貧富,可以讓弱勢孩子們有機會
(3) 孩子對醫師的「醫囑」竟能主動配合:孩子在家經常拿著書要求大人陪讀,進而讓家長更有動機唸故事書給孩子聽,於是逐漸培養家庭閱讀的風氣。